秋收时节,临桂区会仙镇政府大院里一派繁忙景象。金灿灿的稻谷铺满了平整的空地,农户们正忙着翻晒、扬场,阳光洒在谷粒上泛出丰收的光泽。这处平日里庄严肃穆的办公场所,如今成了周边农户最贴心的“晒谷场”,这背后,是临桂区纪委监委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生动实践。
“往年收完谷子最愁没地方晒,家门口那点空地根本不够用,遇上连阴雨,一年的收成就得打折扣。”正在翻晒稻谷的李大哥擦着汗笑道,“现在镇政府把大院腾出来给我们用,场地平整不说,还能遮风挡雨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在临桂区,像会仙镇这样的做法并非个例。作为农业大区,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广,每到秋收时节,晾晒场地不足始终是农户面临的“急难愁盼”。区纪委监委在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专项监督中,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痛点,随即督促各乡镇党委、政府结合实际,盘活闲置公共资源,为农户解决晾晒难题。
“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晒谷场虽小,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‘试金石’。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通过下沉走访、座谈调研等方式,梳理出秋收晾晒、农资供应、农机调配等8类23项具体问题,建立监督台账,逐项督促职能部门和乡镇落实解决。”
针对秋收期间的民生需求,区纪委监委组建专项监督组,深入田间地头、集镇村落开展一线监督。在会仙镇,监督组发现农户晾晒难问题后,当即与镇党委沟通,推动镇政府开放大院、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;在四塘镇,督促农技部门加快烘干设备调配,帮助种植大户解决阴雨天气晾晒难题;在两江镇,推动市场监管部门规范农资市场价格,确保农户买上“放心种、平价肥”。
截至目前,全区已有12个乡镇开放各类公共场地36处,增设临时晾晒点58个,协调调配烘干设备23台,解决农户各类秋收难题130余件。这些举措不仅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,更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。
“以前总觉得纪委监委是查案子的,没想到还管我们晒谷子的事。”看着即将入仓的稻谷,农户们的话语里满是真诚。在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,临桂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,走进田间地头,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,让丰收的喜悦里多了份暖心的温度。